关系数据库设计与操作基础

需积分: 9 13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67KB PPT 举报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核心工具,它基于关系模型理论,由E.F.科德在1970年提出。这一模型以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强调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数据操作更为高效和灵活。本章主要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以及操作方式。 1.1.1 表格设计 在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循的原则是尽量减少数据冗余,以降低数据不一致性的风险。通过将数据分散到多个相互关联的表中,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将学生信息和班级信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表中。这种设计思路与关系数据库理论中的范式理论相吻合,范式旨在消除数据冗余、避免更新异常和插入异常。 1.1.2 数据操纵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操纵语言(DML),如INSERT用于添加数据,UPDATE用于修改数据,DELETE用于删除数据。此外,还支持复杂的查询操作,如SELECT(选择)、PROJECT(投影)、JOIN(连接)、EXCEPT(除)、UNION(并)、INTERSECT(交)和CARTESIAN PRODUCT(笛卡尔积)。建立索引是提高查询性能的关键,它能加速对数据的定位和检索。 1.1.3 数据校对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环节。实体完整性确保了主键字段的唯一性和非空性;参照完整性则保证了表间引用的正确性,避免了外部键的无效引用;用户定义完整性则是针对特定业务规则的约束,如年龄、身高等字段的合理性检查。这些约束可以通过数据库定义语言(DDL)在设计阶段设置,并在数据操作时自动执行。 1.2 关系型数据结构 关系模型的基础是域和笛卡尔积。域是指同一列数据的类型和取值范围,比如姓名列只包含字符串,年龄列只包含整数。笛卡尔积则是指所有域取值的所有可能组合,形成了一张完整的表格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数据有意义,通常会施加各种约束条件,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等,以保证数据的结构化和一致性。 关系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其规范化的数据模型和强大的查询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适应多种业务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关系数据库也不断进化,如支持事务处理、并发控制、恢复机制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此外,随着NoSQL和NewSQL数据库的兴起,虽然在某些特定场景下非关系型数据库表现更优,但关系数据库仍然是多数企业数据存储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