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激光提升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制绒工艺优化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4.25MB PDF 举报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紫外激光制绒工艺通过调整激光功率密度、重复频率、刻蚀速度和填充间距,可以优化透明导电薄膜的电学、光学和晶体结构特性,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实验表明,最佳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密度P=0.85×105 W/cm2,刻蚀速度v=600 mm/s,重复频率f=50 kHz,填充间距Δd=0.012 mm,能获得最佳的绒面结构,提升电池吸收率和转换效率。" 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紫外激光制绒工艺是一项关键的技术。该工艺利用纳秒级紫外激光对透明导电薄膜进行处理,以形成具有微小凹凸结构的绒面,这种绒面结构有助于增强光的吸收,进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这是因为绒面可以散射入射光线,减少反射,增加光在薄膜内的驻留时间,即陷光效应,使得更多的光被吸收转化为电能。 激光工艺参数的选择对制绒效果有显著影响。激光功率密度决定了激光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过高的功率密度可能会导致薄膜损伤,而适当的功率密度可以确保绒面结构的形成而不破坏薄膜。重复频率影响激光作用的频率,较高的频率可使制绒更均匀。刻蚀速度则控制了激光扫描的速度,速度适中能保证绒面的精细度。填充间距决定了激光光斑之间的距离,合理设置可以得到理想的绒面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当激光功率密度为0.85×105 W/cm2,刻蚀速度为600 mm/s,重复频率为50 kHz,填充间距为0.012 mm时,薄膜的方块电阻减小,这意味着其导电性提高,同时绒面的陷光效果优良。这些改进直接提升了电池的吸收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转换效率。 此外,透明导电薄膜的电学和光学特性也会受到激光工艺参数变化的影响。例如,方块电阻是衡量薄膜电阻性能的重要指标,其降低意味着薄膜的导电性增强,有助于电流的流动。总透射率则是评估薄膜透光性能的参数,较高的总透射率意味着更多的光能穿透薄膜进入电池,增加了光能利用率。 紫外激光制绒工艺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是通过精确调控工艺参数来改善电池性能的关键步骤。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太阳能电池,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weixin_38635684
  • 粉丝: 7
  • 资源: 954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