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基本操作实现与线性表概念解析

需积分: 17 5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588K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数据结构导论中第二章线性表的内容,特别是针对顺序表的基本运算的实现。顺序表是一种线性结构,它的特点是数据元素按顺序排列,每个元素要么没有直接前驱(起始结点),要么只有一个直接前驱;要么没有直接后继(终端结点),要么只有一个直接后继。线性表可以是空的,也可以由n个具有相同特性(类型)的元素组成。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包括: 1. 初始化线性表(INITIATE):创建一个空的顺序表,只需将表长设置为0。 2. 求表长(length):返回顺序表的last值,即元素个数。 3. 按给定序号取元素(get):获取指定序号i的元素值或地址。 4. 查找(locate):查找值为x的元素,找到则返回其序号或地址,否则返回特殊值。 5. 插入元素(insert):在顺序表的第i个位置插入值为x的新元素。 6. 删除元素(delete):移除顺序表中序号为i的元素。 在顺序存储结构中,线性表的元素存储在一个固定大小的连续内存区域,如数组中。数组的大小通常预设为一个最大值,如maxsize=100。顺序表的数据结构包括一个数组data[maxsize]来存储元素,以及一个变量last来记录元素个数。例如,提供的代码片段展示了初始化顺序表(void INITIATE(seqlist *L) 和 void INITIATE(seqlist &L))以及求表长(int length(seqlist L))的函数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涉及到数组元素的移动,因为所有元素都是紧密排列的。插入操作在特定位置增加元素,可能导致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而删除操作则可能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因此,顺序表在处理动态变化的元素集合时,可能会面临空间效率的问题。然而,由于其连续存储的特性,顺序表在某些操作上(如访问元素、计算表长)具有较高的效率。 顺序表的优点包括: - 访问速度快:由于元素连续存储,可以快速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 - 实现简单:初始化、查找、获取元素等操作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缺点包括: - 空间利用率不高: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导致大量的元素移动,浪费存储空间。 - 缩容和扩容困难:如果表满或表空,需要重新分配内存,这在大数据量时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的特性和需求,可以选择更适合的线性表实现方式,比如链式存储结构的链表,它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上有更好的灵活性,但访问速度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