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详解:结构化方法与优缺点

需积分: 37 1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1.37MB PPT 举报
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系统化开发流程,它强调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文档产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关注逻辑开发流程,而非实际工作组织形式,确保了项目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视角。 首先,结构化方法的学习课程如薛昌春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驱动和系统关联人员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熟悉教材如邝孔武和王晓敏编著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甘仞初和姜旭平的作品,以全面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 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1. 绪论:介绍课程目标和意义,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强调期末考核占主导地位(85%),平时表现也需重视。 2. 常见的信息系统:了解不同类型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认识业务驱动力和技术推动力在系统构建中的作用。 3. 需求分析:识别和理解原始需求,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规格说明,理解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4. 设计阶段:正确和错误的设计示例对比,强调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防止由于规格说明错误导致的后续问题。 5. 编码:正确编码遵循设计,同时指出错误编码可能导致的问题,如对错误设计或规格说明的反应。 6. 测试:测试功能的有效性,识别潜在的错误,区分可改正和不可改正的错误,以及软件完善度的重要性,涉及软件错误的积累与放大效应。 在系统关联人员方面,主要包括系统所有者、系统用户、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构造人员和项目经理等角色。系统所有者是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关注系统的价值;系统用户包括内部用户(如办事员、技术人员等)和外部用户(如顾客、供应商等),关注点各有侧重;系统设计员负责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技术解决方案,涉及到多个技术专家的角色。 结构化方法的优势在于其严谨的阶段划分和文档记录,但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适合大型和复杂的信息系统项目。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理解并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