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冲突域与移动物联网技术测试规范解析

需积分: 19 38 下载量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83MB PDF 举报
"以太网冲突域-中国移动nb-iot及emtc技术试验终端测试规范"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以太网冲突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局域网(LAN)环境中。冲突域是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同一物理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或光纤)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任何两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会发生数据碰撞,导致数据包无法正确接收。在早期的以太网设计中,比如10BaseT和10Base2,整个网络被视为一个大的冲突域,所有的节点都共享同一介质,因此冲突是常见的现象。 中继器(Repeater)被用来扩展物理层的传输距离,它将信号放大并转发到另一段物理介质上,但并不区分不同的网络层,因此它不解决冲突域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将一个冲突域扩展到了更远的距离。当两个设备分别位于中继器的两个端口时,它们仍然处于同一个冲突域中,所以如果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仍会出现冲突。 随着通信量和用户数量的增长,冲突域内的冲突会变得更加频繁,这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因为每次发生冲突时,发送失败的数据都需要被重新发送,这占用了网络带宽,并延长了用户服务的响应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网引入了交换技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来分割冲突域,每个连接到交换机的设备都被划分到一个独立的冲突域,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冲突,提高网络效率。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当数据从一个端口进入交换机,交换机会检查其目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帧仅发送到相应的目的端口,而不是广播到所有端口。这种方法称为全双工通信,因为它允许数据在同一时刻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有效地避免了冲突。 此外,提到的"TCP/IP协议简介"和"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部分,说明了网络的发展历程和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它包含了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等四个主要层次,分别处理不同层面的网络通信问题。而OSI模型则是一个理论框架,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帮助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 在"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从最初的主机为中心的低速串行连接,发展到个人电脑的局域网,再到后来的广域网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这体现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演进。 中国移动的nb-iot(窄带物联网)和emtc(增强型机器类通信)是现代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低功耗、大规模连接的场景,如智能城市、远程监测等。这两种技术试验终端的测试规范可能涉及连接稳定性、功耗控制、数据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等方面,确保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高效、可靠地工作。 以太网冲突域的理解是网络工程师的基础知识,而TCP/IP协议和网络的演进则展示了网络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网络架构和优化网络性能至关重要。
2004-05-18 上传
1.开发结束后,开发人员将程序交系统集成部安排测试。程序的开发者负责对软件测试人员进行安装、配置和使用培训,测试人员对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进行记录,对程序不清楚的地方开发人员负责解释。 2.开始正式测试前,测试负责人对软件主要模块版本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测试过程中的版本的更新,测试负责人记录并通知所有参加测试人员进行版本更新,每次开始测试前测试人员应检查测试计算机上的版本是否为最新版本。 3.测试中发现问题应填写《测试情况反馈表》(附表一),公司将根据反馈表对测试人员进行嘉奖,奖励方法见本规范第5条。反馈表定期汇总反馈给开发部,原则上半天反馈一次。开发人员负责解决问题,开发人员在反馈表上对解决方法和问题出现原因进行记录。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认为重大问题,比如系统的内存冲突、非法操作,测试人员应争取保留现场,请开发人员来现场查看。经解决的问题测试人员检查后不再出现,认可后在反馈表上签字,并记录下解决时间。反馈表由测试者保留,定期汇总上报。 4.系统集成部定期提交《测试工作报告》(附表二):对于软件产品的测试工作在每一版本的测试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对于应用系统的软件测试则应根据项目大小,工期长短确定提交测试总结报告的周期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