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数组元素访问的翻译模式探索
需积分: 9 1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编译原理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课件,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编程语言中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课件由辛明影教授讲解,内容涵盖了编译器的基础结构、高级语言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存储分配、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关键编译过程。
编译器是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的程序,它的工作流程可以类比于自然语言翻译,包括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理解句子结构)、语义分析(理解句子含义)和代码生成(写出目标代码)。在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中,编译器需要处理如下的问题:
1. 词法分析:识别源代码中的标识符(如数组名)和操作符(如方括号[])。
2. 语法分析:根据文法G(S)解析表达式,例如L代表数组访问,E代表基本表达式,Elist表示逗号分隔的表达式列表。规则(5)说明L可以是Elist后面跟着方括号内的E,即L表达式可以表示数组访问。
3. 语义分析:理解数组访问的语义,检查索引E是否合法,是否超出数组边界,以及确保类型匹配。例如,如果数组是整型,那么索引也必须是整型。
4.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中间代码来表示数组访问,这种代码通常更抽象,易于优化且独立于特定机器架构。例如,可能生成类似于"LOAD array, index, temp"的三地址码,表示将数组在内存中的值加载到临时变量temp中。
5. 代码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比如消除冗余计算,提高执行效率。对于数组访问,可能优化包括常量折叠(如果索引是常量),以及数组下标范围检查的提前等。
6. 目标代码生成:最后,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指令集,例如x86或ARM指令,以便硬件能直接执行。
课程还强调了教学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策略,结合问题驱动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并且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性。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些都是学习编译原理的基础。
这份课件详细介绍了编译器如何处理数组元素访问,以及编译过程的各个方面,为深入理解和实现编译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08-07-09 上传
2009-09-10 上传
203 浏览量
2010-06-09 上传
2009-10-18 上传
2010-06-25 上传
2009-12-27 上传
正直博
- 粉丝: 48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Java职位面试之Java基础知识
- MPEG基础和协议分析指南
- RealTime OS Systems
- ATA-6 hard disk operation
- 微软软件测试面试考题
- c#数据结构 第一章概述ppt
- C++初学者的最佳资源PDF
- 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pdf
- MyEclipse+6+Java+开发中文教程_免费电子版.pdf
- 在VC中利用Kodak控件采集图像
- DB2数据库学习手册
- STL编程指南--详细的sgi参考手册
- 计算机网络统考串讲(习题部分)
- Oracle9i Database Administration Fundamentals I Ed 2.0.pdf
- unix C 字符串处理学习
- Oracle9i+数据库管理基础+IIVol.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