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解析
需积分: 32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编译原理课件"
这篇课件主要讨论了编译原理中关于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通过给定的文法规则来解析和理解高级语言中的数组表达式。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将源代码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目标代码的过程。
文法G(S)提供了描述数组元素访问的规则,其中:
- (0) M→ ε 表示M可以为空。
- (1) S→L:= M E 说明S可以由左括号L、赋值运算符: =、M和E组成,这是表达式的基本框架。
- (2) E→E+E 表示E可以是两个E的加法运算。
- (3) E→(E) E可以是另一个E的括号包围。
- (4) E→L 直接使用L作为E的一部分,L通常代表一个数组引用或变量。
- (5) L→Elist] L可以是E列表后跟右方括号,表示数组访问。
- (6) L→id L也可以直接是标识符,代表一个基本变量。
- (7) Elist→Elist,E E列表可以包含多个E,通过逗号分隔。
- (8) Elist→id[E E列表可以从一个带有索引E的标识符开始。
这些规则说明了如何解析和处理包含数组访问的表达式。例如,当编译器遇到“id[E]”这样的表达式时,它会通过L→id[E]规则来处理,接着通过E→E+E或E→(E)等规则处理E,以处理可能的加法或括号内的表达式。
课程的其他部分涵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编译器的设计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强调问题驱动,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强调精讲多练,以及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从源代码到目标代码的转换过程,如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构建语法树)、语义分析(理解表达式的含义)、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通过学习编译原理,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和构造编译程序的基础,这在软件开发、编程语言设计以及优化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08-07-09 上传
2009-09-10 上传
201 浏览量
2010-06-09 上传
2009-10-18 上传
2010-06-25 上传
猫腻MX
- 粉丝: 22
- 资源: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