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Petri网络:元素、运算与包含关系

需积分: 20 12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收藏 47.22MB PPT 举报
Petri 网络是一种抽象模型,最初由意大利计算机科学家康拉德·泽恩克尔提出,用于描述并发系统的动态行为。它是由有限的离散元素(称为“令牌”或“petri 点”)在有向图(由输入/输出弧线组成)上的流动来表示。这种网络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过程控制、分布式系统设计、软件工程和形式方法分析。 在 Petri 网络中,核心概念是“包”(bag),它是一个集合的扩展,允许元素可以重复出现。与普通集合不同,包的元素计数是关键,用 #(x, B) 表示元素 x 在包 B 中出现的次数。一个元素可以出现 0 次(表示不在包中)、1 次或多次。空包 φ 表示没有元素。 定义了四种基本的包运算: 1. 包联合 (A ∪ B): 元素 x 的计数取两包中最大值,即 #(x, A ∪ B) = max(#(x, A), #(x, B))。 2. 包交 (A ∩ B): 计数取两包中最小值,即 #(x, A ∩ B) = min(#(x, A), #(x, B))。 3. 包和 (A + B): 元素 x 的计数为两者的总和,即 #(x, A + B) = #(x, A) + #(x, B)。 4. 包差 (A - B): 移除两者的公共部分,即 #(x, A - B) = #(x, A) - #(x, A ∩ B)。 这些运算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存在包含关系,比如 A ∩ B 是 A 和 B 的子集,A - B 的元素在 A 中但不在 A 和 B 的交集中。 包的基数 |A| 表示包中所有元素出现次数的总和,满足一些性质,如 |A ∪ B| ≤ |A| + |B| 和 |A + B| = |A| + |B|。如果两个包的基数相等且它们是彼此的子集,那么这两个包是相等的,反之亦然。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理解 Petri 网络如何模拟系统中的事件序列和资源分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包的结构和操作来分析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行为。Petri 网络是复杂系统建模的强大工具,尤其是在处理并行性和依赖关系时,因其直观性和灵活性而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