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技术架构演进:从单服务器到千万级用户的挑战与应对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8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3.11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豆瓣网自2005年成立以来的技术架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架构设计,服务器配置,数据库选择,以及编程语言和框架的选用。文章提及了豆瓣网在面对用户增长和流量压力时如何进行架构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2009年的阶段,豆瓣网已经拥有2.8百万注册用户,其中约四分之一的用户活跃,每天处理2000万条动态请求,峰值时达到每秒500到600次请求。豆瓣网的技术架构基于23台1U或2U的普通PC服务器,其中有12台直接提供线上服务,使用38GB的memcached进行缓存。
在硬件配置方面,豆瓣网采用的是单核AMDAthlon 64 1.8GHz的1U服务器,配备1GB内存和两个160GB的SATA硬盘。操作系统选择了Gentoo Linux,因为它便于维护,可以快速安装和管理MySQL的补丁,并且有安全性的保障,例如通过GLSA(Gentoo Linux Security Advisories)来接收安全更新。
数据库选择上,豆瓣网针对其以读为主的业务特性,选择了MyISAM作为默认存储引擎,以优化读取性能。对于需要并发读写的场景,他们采用了InnoDB,同时利用MySQL的复制功能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编程语言选择了Python,这得益于Python的快速开发特性,以及丰富的内置库和成熟的第三方库。豆瓣网使用的Web框架是Quixote,因为其简单轻量,适合实现RESTful的URL设计。在那个时期,Quixote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因为其他如Django、TurboGears和Pylons等现代框架尚未流行,而ZOPE则显得较为复杂。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豆瓣网的技术架构必然经历了多次迭代和优化。早期的架构虽然在当时能够应对一定规模的流量,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和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将被引入,以支持更高的并发、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稳定的服务。这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CDN内容分发网络、更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微服务架构等,以适应未来更大的用户基数和更多元化的功能需求。
2013-01-23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Hishuhong
- 粉丝: 0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