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湿地苯并[a]芘多介质迁移及归趋研究:2012实证

需积分: 5 1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1 收藏 446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标题为《辽河口湿地苯并[a]芘的多介质归趋研究* (2012年)》,发表于2012年12月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作者探讨了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苯并[a]芘(一种多环芳烃,简称PAHs)的分布和迁移特性。研究采用了Level III逸度模型,这是一种用于模拟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如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的行为的数学模型。 研究者首先通过模型模拟了苯并[a]芘在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的浓度分布,具体数值分别为7.79×10^-11 mol/m^3、2.52×10^-6 mol/m^3、6.32×10^-4 mol/m^3、1.10×10^-3 mol/m^3和1.51×10^-8 mol/m^3。模型模拟结果与同期的实际测量值有良好的吻合,验证了模型在预测PAHs浓度方面的准确性。 关键发现显示,土壤和沉积物是苯并[a]芘的主要储存库,占区域总量的94.0%,这强调了湿地环境对这类污染物的长期累积作用。大气和水体则是PAHs的主要输入源,占总输入量的99.3%。同时,大气和水体的平流过程对PAHs的输出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输出占总输出量的92.8%。迁移通量方面,水体向沉积物的迁移是最大的,其次是沉积物向水体和大气向土壤的迁移。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PAHs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污染物在不同介质间的动态迁移模式,为评估环境风险、制定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逸度模型的应用,科研人员能够更深入地探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