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聚类算法的层次与简单方法详解

需积分: 12 3 下载量 1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58KB PDF 举报
聚类算法详解深入探讨了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如何将一组对象自动分成具有相似特性的类别,从而揭示数据的内在结构。本文档涵盖了多种经典聚类方法,包括: 1. 分层次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这是一种递归地将样本集合合并成越来越大的类别的方法。它通过不断寻找当前最小距离的两个子集(Ci 和 Cj)并合并它们,直到达到预设的类数量 K 或所有样本都在同一类中。这种算法的关键在于计算类间距离(如类中心间距、最近和最远样本的距离以及类间平均距离)。 2. 最简单的聚类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于预先设定的类数 K,而是通过设定一个相似性尺度(例如距离阈值 T)来决定是否将样本合并。每个样本根据其与其他样本的距离关系来进行分组,直到满足阈值条件或者所有的样本都分配到类中。 3. K平均聚类法(距离平方和最小聚类法):这是一种迭代的聚类方法,通过不断调整样本所属类别的中心(通常为该类中所有样本的均值),直到样本分配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它的目标是使所有样本到其所属类中心的距离平方和最小。 4. 叠代自组织(ISODATA)聚类法:这是另一种迭代方法,它通过逐步减少类间的差异来实现聚类。ISODATA 可以看作是 K平均法的变体,但更加灵活,允许动态调整类的数量。 5. ISODATA 法的改进:针对 ISODATA 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局部最优解,后续的研究者提出了优化策略,如使用启发式搜索或迭代改进策略来提高聚类性能。 6. 基于“核”的评估聚类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核函数将样本转换到高维空间,使得非线性可分的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线性可分,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聚类。核函数的选择对于聚类结果至关重要。 在聚类中,向量空间模型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将文档表示为向量,其中元素反映了文档中的词频或词权重。用户可以通过比较查询向量和已知聚类的中心向量来查找相似文档,SMART(简单邮件检索系统)就是这一模型的著名应用实例。 这篇文档深入剖析了聚类算法的核心原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现细节,为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数据分析师,理解和掌握这些聚类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任务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