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P协议的块传输机制解析
需积分: 9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82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CoAP协议中的块传输机制,特别是Block2的控制性用法,以及相关术语、选项格式和语义。
在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协议中,由于基于UDP,单个数据包能承载的数据量有限,因此引入了块传输来处理大尺寸的资源表示。RFC7959详细定义了这一规范,允许在资源无法一次性传输的情况下进行分块传输。这主要针对资源更新、固件升级等场景,以避免IP数据报文的分片和LoWPAN适配层的分片问题。
CoAP块传输涉及到两个主要的Option:Block1和Block2。Block1用于Request中,Block2则用于Response中。这两个Option都有描述性和控制性两种用法。描述性用法是指示正在传输的Payload在整体Body中的位置,而控制性用法则是提供关于如何处理Payload的额外指令。
Block2的控制性用法主要体现在Request中。当Block2的NUM字段指定期望的响应块号,M字段设置为0,SZX字段用来指定希望的块大小。如果NUM为0,SZX表示期望的块大小;否则,SZX应与上一个接收到的Response中的Block2的SZX保持一致。客户端可以通过在Request中设置Block2(NUM:0, M:0, SZX:期望值)来告知服务器期望的块大小。如果Request建议了一个较大的SZX值,下一个Request需要调整SZX为前一个Response中的SZX,以适应服务器选择的小块大小或采用请求的建议大小。
在响应过程中,如果Block2的M标志不为0,表示还有更多的块待传输。客户端需要发送一个新的Request,携带Block2(NUM:前一个Response的NUM+1, M:1, SZX:前一个Response的SZX),请求服务器继续发送下一个块,直到Response中的Block2的M变为0,表明所有块都已传输完毕。
BlockOption的结构包括NUM、M和SZX三个字段。NUM标识块的序列号,M表示是否还有更多块,SZX确定块的实际大小,范围从16到1024字节。Block1和Block2在Request和Response中的不同用法使得双方能够协调并完成大尺寸资源的高效传输。
CoAP的块传输机制通过Block1和Block2的灵活运用,解决了在受限网络环境中传输大体积数据的问题,确保了协议的可靠性和效率。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实现CoAP协议的正确应用至关重要。
2019-03-05 上传
2019-10-11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黄子衿
- 粉丝: 20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火炬连体网络在MNIST的2D嵌入实现示例
- Angular插件增强Application Insights JavaScript SDK功能
- 实时三维重建:InfiniTAM的ros驱动应用
- Spring与Mybatis整合的配置与实践
- Vozy前端技术测试深入体验与模板参考
- React应用实现语音转文字功能介绍
- PHPMailer-6.6.4: PHP邮件收发类库的详细介绍
- Felineboard:为猫主人设计的交互式仪表板
- PGRFileManager:功能强大的开源Ajax文件管理器
- Pytest-Html定制测试报告与源代码封装教程
- Angular开发与部署指南:从创建到测试
- BASIC-BINARY-IPC系统:进程间通信的非阻塞接口
- LTK3D: Common Lisp中的基础3D图形实现
- Timer-Counter-Lister:官方源代码及更新发布
- Galaxia REST API:面向地球问题的解决方案
- Node.js模块:随机动物实例教程与源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