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SRAM与DRAM详解及存储器性能指标

需积分: 35 19 下载量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1.13MB PPT 举报
"该资源主要讨论了微机原理中的存储器相关知识,特别是SRAM和DRAM的区别与应用。内容涵盖了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容量、速度、功耗、可靠性和集成度,并详细介绍了存储器的分类,如按用途、存取方式和适用的机器类型。此外,还涉及了内存和外存的定义以及各类存储器技术,如静态RAM、动态RAM、ROM等。" 在微机原理中,存储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和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是两种常见的内存类型,它们在存储数据的方式和性能上有显著差异。 SRAM是一种高速缓存,它的优点在于数据一旦存储,只要电源不断,就可以保持稳定,无需刷新。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SRAM的集成度相对较低,功耗较大,但存取速度非常快,通常用于CPU内部的高速缓存或者系统中的高性能缓存。 相反,DRAM则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较低的成本,但需要定期刷新来保持数据,因为其存储单元中的电荷会随时间逐渐泄漏。DRAM的存取速度比SRAM慢,但因其高密度特性,常被用于作为主内存,提供较大的存储容量。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决定了其在系统中的适用性。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大小的关键,以字节数或位数表示。存取速度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存取时间越短,性能越好。功耗对于便携式设备尤其重要,低功耗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可靠性关乎数据的安全,存储器应能抵御外部干扰。而集成度则反映了单位面积上可容纳的存储单元数量,直接影响到制造成本和性能。 按照用途,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主存储器与CPU直接交互,速度较快但容量有限,通常由SRAM和DRAM组成。辅助存储器如硬盘、SSD等,容量大但访问速度慢,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类型的ROM,如掩膜ROM、PROM、EPROM和EEPROM,以及现代的闪存(Flash Memory),它们主要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即使断电也能保持数据。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是通过高速缓存(Cache)、主存和外存的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存储体系,以平衡性能和容量之间的关系。虚拟存储器则是通过将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结合,创建一个逻辑上更大的地址空间,使得程序可以运行在超出实际物理内存容量的环境中。 理解SRAM和DRAM的区别以及存储器的相关知识,对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这对于微机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