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加工驻留时间优化方法:提高光学元件精度

2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3.48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离子束加工光学元件时的驻留时间优化求解方法,以提高加工精度。通过分析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研究将传统的驻留时间反卷积问题转换为矩阵方程的求解问题。作者在矩阵方程中引入了正则化加权因子和额外的加工余量,这不仅增加了解的自由度,还扩大了驻留时间解的搜索范围。此外,应用Gerchberg带限外插算法优化初始面形的延拓,确保全孔径范围内的面形精度保持一致。实例计算表明,对于直径50mm的平面光学元件,面形精度显著提升,从最初的均方根值0.5747λ和峰谷值2.3706λ(λ=632.8nm)优化到全孔径范围内的均方根值0.001λ和峰谷值0.0115λ。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驻留时间的优化问题,对离子束加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离子束加工光学元件的过程中,驻留时间的精确控制是实现高精度加工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反卷积方法在解决驻留时间问题时可能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离子束加工的物理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将驻留时间的求解转换为矩阵方程的求解形式。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灵活地处理加工过程中的复杂性。 首先,引入正则化加权因子到矩阵方程中,有助于抑制噪声影响,提高解的稳定性。同时,额外的加工余量参数进一步扩大了解的空间,使得驻留时间的搜索范围得到扩展,增加了优化的可能性。 其次,Gerchberg带限外插算法的应用是另一个创新点。这种算法被用于优化初始面形的延拓,确保在整个孔径范围内面形精度的一致性,这对于大尺寸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至关重要。 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该优化求解过程的有效性。一个直径为50mm的平面光学元件在经过优化的驻留时间控制后,其面形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从初始的0.5747λ均方根值和2.3706λ峰谷值,优化到了0.001λ的均方根值和0.0115λ的峰谷值。这些结果表明,新提出的驻留时间优化求解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离子束加工的精度,为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制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光学制造、驻留时间、矩阵方程、最小二乘法以及离子束加工技术。这些关键词体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强调了在离子束加工中驻留时间优化对于光学元件质量的直接影响。结合正则化方法和特定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提升光学元件的加工质量,对于光学工程和精密制造领域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