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基吡啶衍生物作为pH探针的合成与光谱特性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288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发表于2013年8月的《精细化工》杂志上,标题为"衍生于三苯基吡啶的pH探针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作者许静、杨朝龙、童碧海和吕满庚合作,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合成一种新型化合物——4-(4-氯苯)-2,6-二苯基吡啶(化合物I)。这种化合物的制备过程采用了一锅法,通过4-氯苯甲醛、苯乙酮和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 结构表征方面,研究者利用了1HNMR(核磁共振)、13CNMR(碳-13核磁共振)和FTIR(红外光谱)技术对化合物I进行了详细分析,确保了合成产物的准确性和纯度。这些光谱技术在化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测定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信息。 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化合物I的pH敏感性质。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对溶液的pH有显著响应。具体来说,当溶液的pH值在4.70到4.22之间变化时,化合物I在256 nm的紫外吸收强度会随pH降低而减弱,而在312 nm的紫外吸收强度以及403 nm的荧光强度则会随着pH的减小而增强。这种pH响应特性使得化合物I具备了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作为生物标记物或在环境监测、药物检测等领域作为pH指示剂。 此外,热稳定性也是化合物I的重要特性。热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I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这对于其在实际应用中承受高温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热稳定性高的探针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保持其功能,减少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失活问题。 这篇论文不仅探讨了新型pH探针的合成方法,还深入研究了其光谱性质,特别是其对pH的响应特性和热稳定性,为设计和开发新的荧光pH指示剂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精细化工领域,特别是在生物传感和荧光化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