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共性分析与包设计方法

需积分: 42 14 下载量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在软件工程自学考试的全程学习版中,任务2关注的是处理分析包之间的共性。这个过程涉及到对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共享类进行识别和组织,以便提高代码复用性和模块化。通过将这些共享类抽取并置于一个特定的包中,其他包可以依赖这个通用的类或其所在的更高层次的包,从而实现代码结构的清晰和高效。 具体方法如下: 1. **抽取共享类**:首先识别在多个use case(业务场景)中重复出现的类或功能,这些类可能具有通用性质,如数据访问、业务规则等。 2. **创建包结构**:将这些共享类放入一个专门的包,比如命名为`util`或`common`,表示它们是通用工具类。 3. **依赖关系**:确保其他包引用这个通用包,而不是直接复制粘贴代码,这样可以减少代码冗余,维护起来更加方便。 4. **细化USE CASE中的共享类**:在每个具体的use case细化过程中,如果有共享的处理逻辑,应考虑将其提炼出来,进一步增强包间的共性。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强调了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软件过程、需求分析、系统/产品规格、软件开发方法学以及CMM模型等。其中: - **软件过程**:描述了开发活动的组织和执行,如结构化、面向对象和面向数据结构等方法。 - **软件需求**:作为开发起点,需求规约是测试和确认产品的基准。 - **软件开发方法学**:提供了实现开发的路径,如结构化方法关注过程抽象,面向对象方法则关注数据抽象。 - **CMM模型**:衡量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帮助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有效性。 理解软件开发的本质是将问题域映射到不同抽象层次,如数据抽象(对象模型)、过程抽象(算法和数据结构),以及交互图的构建。这种映射是软件工程的核心,它决定了如何将问题分解为可管理和实施的组件,从而实现高效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总结来说,任务2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包间共性来优化软件结构,这是软件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组织和复用原则,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同时,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和技术是软件开发者必备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