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组件实现的10 Gb/s OCDMA多用户传输实验

4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1 收藏 9.88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在10 Gb/s速率下的多用户实验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现有的商用组件实现高效解码和信号恢复,以推动OCDMA系统的实用化进程。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具有高功率对比度(PCR)的光纤光栅(FBG)编解码器,结合10 G PIN+TIA接收机和10 G CDR模块,成功进行了双用户10 Gb/s 60 km无误码传输和三用户10 Gb/s背靠背无误码传输的实验。实验结果包括不同用户数量下误码率(BER)的测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功率代价产生的系统损伤原因,并提出了优化系统性能的策略。" 本文主要讨论了光码分多址(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CDMA)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在现有商用组件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信号处理。OCDMA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光信道,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区分不同用户,从而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实验的核心是高功率对比度(Power Contrast Ratio, PCR)的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编解码器,这种组件在窄带接收条件下能够产生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的判决信号,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10 G PIN+TIA(Photo Detector +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接收机和10 G Clock and Data Recovery(CDR)模块,这些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组件。通过这些组件与自设计的FBG编解码器相结合,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双用户10 Gb/s的60公里无误码传输实验,这是OCDMA系统实用化的重要一步。此外,他们还初步实现了三用户的10 Gb/s背靠背无误码传输,展示了OCDMA在多用户环境下的潜力。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不仅记录了不同用户数量下的背靠背和60 km传输的误码率曲线,还对导致功率代价和系统损伤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误码率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数据传输错误的概率。通过对这些曲线的分析,可以找出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例如多用户干扰、光损耗和噪声等,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了指导。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了改进系统性能的思路。这可能包括优化编解码器的设计以提高PCR,改善接收机的灵敏度,或采用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来减少多用户干扰。这些策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OCDMA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加适应未来高速、大容量的光通信需求。 关键词涵盖的领域包括光通信、光码分多址技术、光纤光栅和功率对比度,这些都是OCDMA系统设计和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这篇论文为OCDMA系统的实用化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实验证据,并为后续的研究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