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算法实现与优化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9 10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3KB TXT 举报
"kmeans算法的实现与流程" k均值(K-means)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数据聚类。它通过迭代过程将数据分配到预先设定的k个聚类中,以最小化各聚类内部点与质心(centroid)的距离平方和。以下是对给定代码片段的详细解释: 1. **初始化阶段**: - `size_t size`:通常用于表示数据点的数量或矩阵的维度。 - `double min_change = 10.0`:定义了一个阈值`min_change`,用于判断算法是否达到收敛标准,这里的`10.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int set_number = 0`:记录当前聚类的编号。 - 使用三重循环 `for(int i0=0; i0<max_layer; i0++) for(int i1=0; i1<max_node; i1++) for(int i2=0; i2<max_node; i2++)` 初始化权重矩阵`w`,这里可能表示多维数据的权重。 - `theita` 数组用于存储每个聚类的成员。 2. **读取数据**: - 打开文件 "study.txt" 读取数据,如果无法打开文件,程序将终止。 - 使用两个嵌套循环读取数据点,将数据存储在`input`数组中。 - 文件指针移动到下一行,以读取下一个数据点。 3. **聚类过程**: - `min_change > EP2` 是一个收敛条件,`EP2`可能是一个预设的较小值,表示当两次迭代间聚类中心的变化小于这个值时认为算法收敛。 - `set_member_number` 记录当前聚类的成员数。 - 在每次迭代中,遍历文件,读取数据点并计算其与现有聚类中心的欧几里得距离。 - `min_juli(&set_number)` 函数计算输入数据点与所有聚类中心之间的最小距离,并返回最近的聚类编号。 - 如果聚类`set_number`尚未分配任何数据点,分配内存并存储该数据点的索引。否则,将其添加到已有的聚类中。 4. **聚类中心更新**: - 聚类中心通常在每次迭代后根据该聚类内所有点的平均值进行更新。虽然这部分代码没有显示,但通常会有一个步骤专门计算新的聚类中心。 5. **内存管理**: - `theita[set_number]` 用于存储每个聚类的成员列表,使用`malloc`动态分配内存,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数据点的索引。 这个实现中,数据读取和聚类过程是循环进行的,直到满足停止条件(聚类中心变化小于阈值)。需要注意的是,k-means算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初始质心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结果,通常可以随机选择一部分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此外,对于大数据集,直接从文件读取数据可能效率较低,可以考虑使用更高效的数据流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