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自动变速器发展史与关键技术解析

需积分: 17 1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35.78MB PPT 举报
车速传感器在汽车自动变速传动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中。本文主要探讨车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内的应用情况。 车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基于电磁感应,它通过感应线圈和永久磁铁的配合来测量车辆的速度。当车轮转动时,永久磁铁会切割感应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转化为电信号。这个信号会被送到电子控制单元(ECU),用于控制变速器的换挡、燃油喷射和其他驾驶模式的调整。 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变速器两部分组成。液力变矩器利用液体(通常为油液)传递动力,可以提供无级变速,从而改善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性能。早期的AT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 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四挡液力变速器引入了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机构,标志着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起步。 2. 1950年,福特公司研发出带液力变矩器的三挡液力自动变速器,进一步提升了传动效率。 3. 随着技术的进步,日本丰田和日产分别在1977年和1983年实现了超速挡和多挡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研发,提高了性能和舒适性。 4. 国内发展方面,从60年代起,“红旗”轿车开始采用液力自动变速器,随后各品牌如上海通用、吉利、华泰等逐步引进和自主开发AT技术,逐渐扩大了国产自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 目前,液力自动变速器市场被国际巨头如ZF、Aisin和Jatco主导,高端车型普遍采用8AT和9AT,反映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国内企业在AT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表明我国汽车工业在自动变速器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正在提升。 总结来说,车速传感器作为AT自动变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而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则经历了从初期的液力偶合器到现代多挡液力变矩器的演变,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AT将更加智能、高效,满足消费者对汽车行驶性能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