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木材供需平衡理论与广西实证研究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61KB PDF 举报
本文深入探讨了木材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强调了供需关系的辩证统一性。首先,文章定义了木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指出它们既包括实物量(如木材数量)也包括价值量(如木材产值),这两者在衡量目的上有所不同,但都对于理解和评估木材市场至关重要。 木材总供给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为社会提供的木材总量,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狭义的木材总供给排除了国际贸易因素,适用于封闭经济环境中的分析,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义的木材总供给则需考虑国际和地区间的贸易活动。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木材总供给的特点,如其随时间和经济状况变动,受自然资源、生产技术、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时,木材总需求则反映了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包括建筑、家具制造、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木材供求平衡的核心是确保供需双方的均衡,实现林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者提出通过经济计量模型来进行木材供求预测,这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木材资源。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文章验证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该地区的具体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木材供求数据,解决实际中的木材供求矛盾,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 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木材供求矛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林业健康发展,以及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系统研究木材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可以为制定有效的林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国在木材资源管理上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