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卫星轨道与覆盖解析-遥感技术基础

需积分: 50 23 下载量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74MB PDF 举报
"陆地卫星的轨道与覆盖技术在遥感领域的应用" 陆地卫星的轨道设计对于遥感任务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卫星能够获取何种类型的数据和图像。本资源主要探讨了4号和5号陆地卫星的轨道特征,这些特征确保了卫星能有效地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并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首先,陆地卫星采用的是近极地、近圆形轨道,这使得卫星能够穿越地球的两极附近,因此被称为"极轨卫星"。这种轨道设计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覆盖全球除了南北纬60°以上地区之外的大部分地域。相比静止卫星,极轨卫星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且由于接近正圆轨道,卫星在地面上的瞬间视场大小保持一致,图像的比例尺也保持恒定,从而保证了图像的精确度。 其次,陆地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99分钟,每天环绕地球14.5圈。这意味着卫星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扫描同一地区,这对于持续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至关重要。此外,这种频繁的重访能力有助于捕捉到不同时间点的地表特性,如植被生长周期的变化或灾害事件的发展。 再者,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这意味着卫星在特定纬度上的运行时刻与当地地方时保持一致。例如,4号和5号陆地卫星在赤道上空经过时的地方时是9:45 a.m.,在南北纬70°之间的轨道上,卫星通常在上午9时至11时之间观测。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卫星传感器在相对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工作,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对于遥感分析尤其有利。 轨道同步是通过轨道进动来实现的。由于地球的形状是赤道部分稍突出的椭球体,对卫星轨道产生引力力矩。当轨道倾角小于90°时,轨道面逆地球自转方向进动;反之,当倾角大于90°时,轨道面顺地球自转方向进动。这一机制确保了卫星在全年不同季节都能在相似的日照条件下观测地球,提高了遥感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该资源适合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学习,同时也适合作为教育学院、师专及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参考。它涵盖了遥感技术的基础理论、航空遥感、航天遥感以及遥感图像处理等内容,对于理解遥感在地理信息科学、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书中还反映了近年来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理论知识,是学习遥感技术的重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