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理解数据冗余与完整性

需积分: 9 60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2.42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数据在表中的存放方式以及数据完整性的概念。 在数据库基础中,数据库被理解为一组结构化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形成了所谓的数据表。数据表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这种关联使得数据库成为关系型数据库。在比喻中,数据库相当于档案柜,数据表类似于抽屉中的文件,而记录则相当于文件中的具体内容。 在数据的存储中,冗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冗余可能导致数据重复,但有时为了提高数据查找效率,会允许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例如,表中可能同时存储了员工的部门名称和部门编码,以方便快速查找。 数据完整性是数据库管理的关键方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它分为几个类别: 1. 数据实体完整性:确保每个表的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通常通过设置主键来实现。 2. 字段完整性:保证每个字段的值符合其应有的数据类型和规则,例如,年龄字段不应有负数或非数字值。 3. 引用完整性:当两个表之间有外键关系时,确保引用的主键值在参照表中真实存在。 4. 自定义完整性: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设定的额外完整性规则,例如,地址字段不允许为空。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学生信息表中,同一名学生的地址出现了不同的记录,这就违反了数据的完整性,因为数据库中的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维护完整性,可以使用各种约束,如唯一约束(确保某个字段的值在整个表中唯一),主键约束(定义表的唯一标识),或者标识列(自增的唯一数值)。 此外,数据表的字段设计也很关键,比如在地址字段中,如果录入错误导致地址不一致,将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数据库设计时应考虑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理解和掌握数据在表中的存放方式以及数据完整性是构建和管理高效、可靠数据库的基础。这包括了解冗余的作用、数据完整性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通过约束来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对于IT专业人员来说,这些都是构建高质量数据库系统所必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