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详解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1 收藏 766KB DOC 举报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第五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深入讲解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本资源提供了该教材的课后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1. 连通性和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基础特性。连通性确保了网络中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而共享则允许多台设备共同使用网络资源。 2. 报文分组在网络中传输时,通常会添加首部信息,并通过路由器进行存储和转发。这一过程使得数据能够跨多个网络节点传递,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效率。 3.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是三种主要的通信方式。电路交换适合大量连续数据传输,报文交换适用于突发性数据,分组交换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具有更好的网络生存性和路由灵活性。 4.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进程中扮演核心角色,促进了各种媒体的实时交互。其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网络(如ARPANET)到互联网的转变,TCP/IP协议的成熟以及多层次ISP结构的形成。 5. Internet标准制定过程包括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和因特网标准四个阶段,确保了网络协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6. 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在于,前者特指采用TCP/IP协议的全球互联网络,后者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指的是任何由多个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系统。 7. 按覆盖范围,网络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域网(PAN)。按用户类型,又分为面向公众的公用网和面向特定机构的专用网。 8. 主干网是互联网的核心,负责远程高速通信,而本地接入网则专注于提供用户接入,通常速度较低。 9. 在计算时延方面,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各有优势。分组交换的时延由发送时间、传播时间、处理时间和排队时间组成。在一定条件下,分组交换可以提供更低的平均时延。 10. 通过数学分析,可以找到分组大小p的理想值,以最小化总时延。这个理想值与数据长度x、段数k、每段大小p和带宽b等因素有关。 11. 边缘部分,即网络的用户侧,包含了各种主机,它们直接参与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是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直接使用者。 这份课后答案详细解答了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概念,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