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混合WDM/TDM-PON的多线程动态带宽优化算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168KB PDF 举报
本文研究的焦点是"Dynamic Wavelength, Priority, and Bandwidth Assignment (DWPBA)",这是一种针对长距离混合WDM/TDM-PON(波分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无源光网络)的创新算法。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PON的传输范围已经从最初的20公里扩展到了100公里,这对于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至关重要。DWPBA算法的设计目标是充分利用这种扩展,通过采用多线程调度的方式实现动态带宽分配,同时考虑到优先级因素。 在这个算法中,谢玉琴和张民两位作者,分别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光子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邮电大学,他们对光学接入网络的研究有着深厚背景。谢玉琴在2010年获得了天津工业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目前在北京邮电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光纤接入网络领域。而张民教授则拥有北京邮电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作为通讯的通讯联系人,其电子邮件地址为 mzhang@bupt.edu.cn。 文章的摘要强调了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WDM技术被视作下一代光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通过多个不同频率的光载波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数据流。DWPBA算法旨在优化在这种长距离、混合的网络架构下,如何根据数据流的重要性和实时需求,动态地分配和调整各个波长的带宽,以确保关键信息的高效传输,减少延迟并提高网络性能。 具体来说,该算法可能会包括以下步骤: 1. **多线程调度**:利用多线程技术,算法能够并发处理多个带宽请求,提高分配决策的实时性。 2. **动态分配**:根据数据流量的变化,实时调整带宽分配,避免资源浪费或拥堵。 3. **优先级机制**:赋予关键业务更高的优先级,确保其在竞争带宽时能获得所需资源。 4. **适应性设计**:适应长距离传输的特殊挑战,如信号衰减和色散问题,通过优化方案来补偿这些影响。 5. **算法性能评估**:通过仿真或实验验证,分析算法在实际网络中的效果,包括吞吐量、延迟和网络稳定性等指标。 这篇论文可能深入探讨了算法的具体实现细节、性能比较以及与其他传统分配策略的对比,以证明其在长距离混合WDM/TDM-PON环境下的优势。对于任何关注光纤通信和下一代光网络设计的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来说,这篇论文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思路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