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滇东上二叠统煤孔隙特征与煤级影响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568KB PDF 举报
"黔西滇东地区的上二叠统煤孔隙特征及其与煤级关系的研究,基于34个龙潭组煤样的压汞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揭示了该区域煤孔隙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孔径分布特征、孔隙度与孔径段贡献的关系,以及煤级对孔隙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煤孔隙度在地理上呈现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格局,以小微孔为主,大孔和中孔也有一定发育。孔隙度增长过程中,大孔贡献率增长最快。煤级对孔隙度的影响呈‘M’型变化,与Ro值的特定百分比对应。这些发现对于理解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的性质和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为该区域的煤层气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篇资源详细探讨了黔西滇东地区上二叠统煤层的孔隙特征,这是评估煤层气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通过对34个煤样的压汞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人员确定了该区域煤孔隙度的分布规律。煤孔隙度的南北和东西差异性表明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对煤层孔隙结构的显著影响,这可能会影响煤层气的分布和可采性。 其次,研究发现煤孔隙主要由小微孔构成,同时伴有大孔和中孔的存在。这种孔径分布特征对于煤层气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有直接影响,因为不同大小的孔隙会对应不同的气体存储能力和流体流动特性。 此外,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各孔径段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变化不一。大孔隙的贡献率增长速度最快,这提示在提高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方面,优化大孔隙的开发可能更为有效。 最后,煤级(Ro值)与孔隙度的关系呈‘M’型,表明在煤变质的不同阶段,孔隙度会出现波动。这与煤的有机质转化和矿物质重排过程相关,三个关键的拐点对应Ro值的0.8%,1.4%和2.6%,这为预测不同煤级下的孔隙发育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项工作不仅对地质学和能源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也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理解该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提供了科学数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资源开发策略。通过深入研究煤孔隙特征与煤级的关系,可以优化开采技术,提高煤层气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