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编程:通用套接字地址结构与TCP连接流程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754KB PPT 举报
"通用套接口地址数据结构是网络编程中的基础元素,主要包含sa_family_t类型的sa_family成员和sa_data数组。sa_family用于标识地址簇,如AF_INET、AF_INET6或AF_LOCAL等,而sa_data则存储具体的地址信息。在Linux系统中,通过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指定协议簇、套接口类型和协议,常见的如TCP/IP的SOCK_STREAM和SOCK_DGRAM。TCP连接的建立涉及三次握手,包括SYN、SYN+ACK和ACK的交互过程。此外,还讨论了TCP连接IP伪造的可能性。" 通用套接口地址数据结构`struct sockaddr`是网络编程中用来表示不同类型的网络地址的基础结构。它包含两个成员:`sa_len`用于表示整个结构的长度,而`sa_family`是地址簇的标识,如AF_INET代表IPv4,AF_INET6代表IPv6,AF_LOCAL则用于Unix域套接口。`sa_data`是一个字符数组,可以容纳最多14字节的地址数据,但实际长度取决于`sa_family`所指示的协议簇。 在Linux网络编程中,`socket()`函数是创建套接字的核心,接受三个参数:`family`指定协议簇,如AF_INET或AF_INET6;`type`定义套接口类型,如SOCK_STREAM(TCP)或SOCK_DGRAM(UDP);`protocol`通常是0,让内核选择合适的协议。例如,创建一个IPv4的TCP套接字,会使用`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TCP连接的建立遵循著名的三次握手过程,确保双方都准备好进行通信。首先,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同步序列编号)来发起连接请求;服务器回应一个SYN+ACK包,确认客户端的SYN并发送自己的SYN;最后,客户端发送ACK包,确认服务器的SYN,至此连接建立完成。在连接建立过程中,可以通过IP伪造技术干扰正常通信,例如,发送虚假的SYN包,这可能被用于DoS攻击。 在TCP/IP协议栈中,IP伪造是指源IP地址被篡改成其他IP地址,以发起连接或掩盖真实身份。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如拒绝服务攻击,但也可能用于某些合法但敏感的场景,如匿名浏览。不过,大多数情况下,IP伪造都被视为恶意行为并受到网络防御系统的监控和阻止。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进行网络编程至关重要,无论是开发服务器端应用还是客户端应用,都需要对套接口地址结构、套接字创建以及TCP连接的生命周期有深入认识。同时,对于网络安全的了解也是必要的,以便防范潜在的攻击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