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同一实体集内m:n联系转换关系模式

需积分: 16 0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21MB PPT 举报
"同一实体集内m∶n联系为关系模式的实例——第4讲数据库的设计(二)" 本讲内容主要围绕数据库设计的逻辑结构阶段,特别是如何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实体联系转换的原则。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确保了数据的组织符合关系数据库理论,从而支持高效的数据操作和查询。 首先,规则2.1说明了实体类型的转换,每个实体类型会被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成为关系的属性,而实体的标识符作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接着,规则2.2详细阐述了联系类型的转换策略: - 对于1:1联系,可以在任一实体转换的关系模式中加入另一实体的主键和联系的属性。 - 对于1:n联系,通常在n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的主键和联系属性。 - 对于m:n联系,联系本身被转换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包含两端实体的主键和联系的属性,组合形成新的复合主键。 - 如果有3个或更多实体之间的多元联系,同样会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包含所有实体的主键以及联系的属性,主键由所有实体的主键组合而成。 - 最后,如果存在具有相同主键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关系模式。 讲义通过实例展示了各种联系类型的转换,包括二元1:1、1:n、m:n联系以及同一实体集内的m:n联系。例如,同一实体集内m:n联系的实例可能是学生和课程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因此需要一个新的关系模式来表示这种多对多的联系,该关系模式的属性包括学生ID和课程ID,同时可能还有其他如选修时间等联系属性,主键由学生ID和课程ID共同构成。 此外,还提到了教学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关系模式S(sno, sname, sage, ssex, sdept, mname, cname, score)涵盖了学生信息、系别、系主任和课程成绩等多个方面,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明确,符合1:n和m:n的联系原则。 在设计数据库时,关系模式的规范化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分解高阶关系模式以消除冗余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存储效率。这包括消除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实现1NF(第一范式)、2NF(第二范式)直至BCNF(博科斯范式)或其他适当的规范化级别。 总结来说,这个第4讲强调了如何根据E-R模型构建合适的关系模式,以及在实际数据库设计中处理不同联系类型的方法,这对于理解和实现关系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