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串口通信编程与调试实战指南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9 37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9 1 收藏 161KB PDF 举报
"LINUX下的串口通信编程与调试" 在Linux操作系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硬件接口,用于设备间的通信。这篇文档由熊益铭撰写,主要针对Linux下的串口通信编程和调试,适用于初学者参考。文档包含了对串口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打开、配置、读写串口以及处理阻塞和非阻塞操作。 1. 使用串口的注意点: - Linux中的串口设备通常以文件形式存在,例如/dev/ttyS0,需要root权限才能进行操作。 - 可以使用minicom等命令行工具先进行硬件层面的调试,确保串口正常工作。 2. 打开串口: - 使用`open()`函数打开串口设备文件,例如`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 O_NDELAY)`,其中`O_RDWR`表示读写权限,`O_NOCTTY`防止成为控制终端,`O_NDELAY`或`O_NONBLOCK`用于非阻塞模式。 3. 配置串口: - 调用`struct termios`结构体的`tcgetattr()`和`tcsetattr()`函数来设置串口参数。 - 波特率可通过`cfsetispeed()`和`cfsetospeed()`设置,如`B9600`表示9600bps。 - 数据位可选5、6、7、8位,常用的是8位。 - 校验位有无校验、奇偶校验等,通过`PARENB`、`PARODD`等标志位设置。 - 停止位一般为1或2位。 4. 读串口: - 使用`read()`函数读取串口数据,可能需要处理阻塞与非阻塞两种情况。 5. 写串口: - 通过`write()`函数向串口发送数据。 6. 关闭串口: - 使用`close()`函数关闭已打开的串口设备。 7. 阻塞与非阻塞操作: - 阻塞操作会等待数据到达或发送完成才返回,而非阻塞则立即返回,可能返回EAGAIN或EWOULDBLOCK错误。 - 可通过`fcntl()`函数设置`F_SETFL`标志来切换阻塞与非阻塞模式。 8. 举例说明: - 文档提供了多种读写操作的示例,包括不同阻塞状态下的组合使用。 9. 推荐的read操作: - 建议使用适当的循环和超时机制来处理read操作,以避免长时间阻塞。 10. 编程点滴: - 提供了源代码参考,帮助理解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综上,Linux下的串口通信涉及多个系统调用和库函数,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串口通信的软件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开发者可以创建可靠的串口通信程序,实现设备间的有效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