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OO系统分析:用例分析入门

0 下载量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196KB PDF 举报
在信息技术领域,"OO系统分析员之路--用例分析系列(一)"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在面向对象(OO)和统一建模语言(UML)主导的现代软件开发中,许多系统分析员对OO和UML的理解存在误区的现象展开讨论。作者以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为基础,旨在通过系列文章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导,并鼓励专业人员共同学习和提升。 首先,文章解释了“用例”这一概念。用例原本是一个来源于英文的术语,直译为“使用的例子”,它指的是用户或系统参与者与系统进行交互,观察到并产生有意义结果的一系列活动集合。尽管有些系统分析员已经使用UML多年,但他们往往误解用例仅仅是功能划分的描述,将其等同于功能点,进而导致将用例视为子系统、模块和功能点的划分工具,忽略了其作为需求分析方法的本质。 实际上,用例是需求分析中的关键概念,它关注的是用户的行为和交互,而非计算机内部的过程。用例并不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专业术语,而是需求工程的一个通用工具,不仅仅局限于软件行业。它体现了面向对象思维,强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描述系统应该如何工作,而不是如何在计算机内部实现。 作者通过对比功能和用例的概念,指出功能是描述计算机处理过程的,即输入、处理和输出,这是面向过程分析的一部分。而用例则是描述用户如何与系统交互,产生期望结果,这是面向对象分析的核心。用例分析员应当摆脱传统的面向过程思维方式,真正理解和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论,将OO原则如封装、继承和多态融入到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中。 最后,文章承诺会从UML基础入手,逐步深入到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等软件开发框架中,探讨如何结合OO过程和软件过程,创造出真正符合OO理念的应用。整个系列将围绕着提升系统分析员对用例的理解,推动他们向真正的面向对象分析转变,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