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35电铲斗齿检测系统:红外热成像与计算机视觉解决破碎机损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73MB PDF 举报
斗齿检测系统在露天煤矿WK-35采煤电铲上的应用
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电铲作为主要的采煤设备,其斗齿的完整性至关重要。WK-35采煤电铲是一种大型机械设备,其斗齿在频繁的挖掘作业中容易发生磨损或脱落,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更可能对破碎机造成严重损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相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斗齿检测系统被设计并应用于WK-35电铲上。
该检测系统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热像仪读取模块、视频存储模块、斗齿缺失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热像仪读取模块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准确捕获斗齿的温度信息,因为脱落或损坏的斗齿与正常斗齿的温度会有显著差异。视频存储模块负责记录和保存图像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故障回顾。斗齿缺失检测模块是核心部分,它结合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Viola-Jones Haar级联分类器用于初步检测图像中的斗齿行,这是一种高效的特征检测算法,能快速定位到图像中的斗齿区域。随后,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二分类任务,通过对大量训练样本的学习,判断斗齿是否缺失,从而实现精准的自动检测。最后,当检测到斗齿缺失时,报警模块会及时发出警告,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这套斗齿检测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露天煤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通过实时监测斗齿状态,可以预防因斗齿脱落引发的破碎机故障,减少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检测和预警,减轻了人工检查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体作业的自动化程度。
在煤炭行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如文中提及的深部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高瓦斯矿井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等,都是围绕提升煤矿作业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展开的。这些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斗齿检测系统在露天煤矿WK-35采煤电铲上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传统矿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巨大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类似的智能检测和管理系统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推广,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88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12 浏览量
2020-07-12 上传
2020-06-16 上传
2020-06-01 上传
2021-05-28 上传
2021-07-2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