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时间理论在n中取k系统检测间隔优化

0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1 收藏 428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如何应用延迟时间理论到n中取k系统的检测区间模型中,以优化预防性维修策略。延迟时间理论在系统维修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故障过程划分为正常运行和缺陷运行两个阶段,更精确地描述系统状态。论文作者刘学娟和赵斐分析了在系统部件初始缺陷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和非指数分布两种情况下,如何确定n中取k系统的最优维修检测区间。他们建立了基于单位时间维修费用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过程,以最小化单位时间维修成本为目标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其他相关研究,如多维修台异步多重休假的温贮备冗余系统可靠性模型、带启动时间和可修服务台的M/M/1/N工作休假排队系统、考虑老化因素的串联系统不完全维修决策优化以及考虑维修优先权的多状态温贮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这篇论文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 延迟时间理论:这是一种高级的维修理论,它不仅考虑系统正常和故障两个状态,还引入了“缺陷运行阶段”,即系统出现缺陷但尚未完全故障的阶段。这使得对系统状态的描述更加细致和准确。 2. n中取k系统:这类系统至少需要k个部件正常工作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论文讨论了如何在n中取k系统中应用延迟时间理论来优化检测和维修策略。 3. 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在系统故障之前进行的维护活动,旨在减少未来故障的可能性或延长设备寿命。论文中,作者寻找最优的预防性维修检测区间,以降低总的维修成本。 4. 指数分布与非指数分布:论文分析了两种不同的部件初始缺陷时间分布情况,指数分布通常假设故障率恒定,而非指数分布则考虑了故障率可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5. 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模型:这个模型用于量化每个时间单位内的维修成本,是优化策略的基础。 6. 仿真过程:通过模拟系统的行为,作者能够评估不同维修策略的效果,并找到使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最小化的策略。 7. 有效性验证:通过数值案例,论文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8. 相关研究:文中提及的其他研究扩展了系统可靠性分析的视角,如考虑多维修台休假、启动时间、老化因素以及维修优先权等,展示了系统可靠性分析领域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