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Socket编程:send函数详解与历史背景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57MB PPT 举报
send()函数是网络编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使用套接字(Socket)进行TCP/IP通信时。该函数主要用于在已建立连接的数据报或流式套接字接口上发送数据。以下是send()函数的主要参数及其详细说明: 1. sock:这是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代表一个已经通过socket()函数创建并成功连接到远程主机的套接字对象。这个套接字是一个抽象的通信端点,是网络编程中的核心组件。 2. buf:这是一个字符缓冲区,其中包含了准备发送的数据。这个缓冲区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通常包含应用程序生成的文本、二进制数据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发送的数据会被放置在这个缓冲区中,然后通过send()函数传递出去。 3. len:这是要发送的数据量,即buf中字符的数量。在调用send()函数时,程序员需要指定希望发送的确切字节数,这个值必须小于或等于套接字的最大接收缓冲区大小。 4. flags:这是一个可选参数,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方式。例如: - 0(默认值):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数据发送,不设置特殊标志。 - MSG_DONTROUTE:当设置这个标志时,系统会假设目标主机是直接连接的本地网络,无需进行路由查找,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效率。 - MSG_OOB:标记为带外数据(Out-of-band data),用于处理紧急或特殊类型的数据,如ACK确认信息。 在编写TCP/IP网络程序时,send()函数是数据通信的关键操作,特别是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端通过send()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则使用recv()来接收这些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发送数据时要确保数据长度不超过通信子网的IP包最大长度,否则可能会导致数据包被截断或者丢弃。 此外,整个段落提到了TCP/IP协议的发展历程,包括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1968年DARPA的成立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1973年Kahn和Vinton Cerf的工作,他们开发了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这两者结合形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TCP/IP协议。1983年,ARPAnet完全转向使用TCP/IP,使得互联网的标准化和互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编程中send()函数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