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文法与语法制导翻译详解:从a-4+c的抽象语法树看计算规则
需积分: 22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406KB PPT 举报
在本篇关于编译原理的文章中,主要讨论了属性文法与语法制导翻译的概念和技术。属性文法,由Knuth在1968年提出,是一种扩展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为文法符号(终结符和非终结符)附加了额外的属性值,这些属性可以表示诸如类型、值、代码序列和符号表信息等与文法符号相关的数据。属性分为两种类型:综合属性(自下而上的传递)和继承属性(自上而下的传递)。
综合属性通常由词法分析器提供,而非终结符的属性包括继承属性,它们的初始值通常来自于文法开始符号。属性计算规则必须明确,比如对于产生式A→BC,可能的规则包括C.d的计算基于B.c的当前值加1,以及A.b的计算是A.a和B.c的组合。语义规则不仅涉及属性计算,还可能涵盖静态语义检查、符号表操作和代码生成等复杂过程。
例如,当处理表达式A→BC时,会根据规则C.d的继承属性值更新为B.c的值加1,同时A.b的综合属性值则基于A.a和B.c的计算结果。这种机制使得属性文法成为实现语法制导翻译的有效工具,它允许在翻译过程中动态地计算和传递信息,从而支持更灵活和高效的编程语言设计和实现。
通过理解属性文法的结构和规则,编译器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现程序的解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阶段,提高编译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学习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从事软件开发特别是编译器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我欲横行向天笑
- 粉丝: 32
- 资源: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