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2410嵌入式系统:Linux2.6.14内核与QT移植实战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收藏 3.7MB PDF 举报
“Linux-2.6.14内核移植到CVT2410实验板的操作指南,包括内核修改、编译、根文件系统、JFFS2、QT桌面和NFS服务器的搭建。” 在本文档中,详细阐述了将Linux 2.6.14内核移植到基于ARM架构的CVT2410实验板的过程,这是一个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典型任务。以下是移植过程的关键步骤: **第一部分:移植环境** 在开始移植前,需要搭建一个适合交叉编译的环境。这通常涉及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如arm-gcc,确保它能够在宿主机上编译针对ARM处理器的代码。 **第二部分:创建Linux内核镜像zImage** 1.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arm-gcc**:这是为了能够在非ARM架构(如x86)的主机上编译出适用于ARM的内核。 2. **工作目录与源码解压**:创建一个工作目录,将Linux 2.6.14内核源码放入其中并进行解压缩。 3. **指定目标处理器和编译工具**:在配置文件中设置内核的目标架构为ARM,以及使用arm-gcc作为编译工具。 4. **添加对jx2410中norflash的支持**:修改内核配置以支持CVT2410板子上的norflash存储。 5. **修改head.S**:调整启动汇编代码以适应CVT2410的启动流程。 6. **添加对devfs的支持**:使内核支持设备文件系统,方便设备管理。 7. **添加对ramdisk的支持**:使内核能够使用内存作为临时文件系统。 8. **添加对LCD的支持**:配置内核以驱动实验板的LCD显示。 9. **添加对USB的支持**:让内核包含USB控制器驱动。 10. **添加网卡驱动**:为板子上的网络接口编写或配置驱动程序。 11. **添加触摸屏驱动**:确保触摸屏硬件能够被内核识别和驱动。 12. **添加音频驱动(UDA1341TS芯片)**:为音频编解码器提供驱动支持。 13. **添加SD卡驱动**:使内核支持SD/MMC卡读写。 14. **添加nandflash的支持**:配置内核以使用nandflash作为持久存储。 15. **配置Linux内核**:使用menuconfig进行内核配置,根据CVT2410的具体需求选择功能模块。 16. **产生zImage内核镜像**:编译完成后,生成压缩的内核映像文件zImage。 **第三部分:创建根文件系统ramdisk.gz** 1. **创建根目录树**:构建一个与目标系统相似的目录结构。 2. **准备库文件**:收集必要的库文件,如libc等,以供系统运行。 3. **编写配置文件**:设置系统启动时需要的配置文件。 4. **添加imagewrite工具**:用于将文件系统写入目标设备。 5. **修改busybox**:配置并编译BusyBox,这是一个小型实用工具集合,常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 6. **配置并安装BusyBox**:使 BusyBox 可以提供基础系统服务。 7. **创建ramdisk**:生成压缩的根文件系统镜像ramdisk.gz。 **第四部分:移植qt-embedded-linux** 1. **系统环境与软件准备**:确保开发环境满足Qt编译要求。 2. **编译安装qt-x11**:首先编译适用于X11的Qt版本,用于验证移植过程。 3. **编译安装qt-embedded**:针对嵌入式环境编译Qt,以适应无X11的Linux系统。 4. **添加库文件**:将必要的库文件添加到开发板的Linux系统中。 **第五部分:在开发板上运行Linux 2.6系统** 1. **通过U-Boot烧写norflash**:使用U-Boot加载内核到norflash中。 2. **通过imagewrite工具烧写nandflash**:将根文件系统写入nandflash。 3. **在Fedora中搭建NFS服务器**:在宿主机上设置NFS服务,以便开发板可以通过网络挂载根文件系统。 4. **使用tftp启动开发板**:通过tftp协议从网络引导内核,启动开发板。 这个过程全面覆盖了从内核配置、编译到根文件系统制作,再到QT界面和网络服务的建立,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核心步骤。完成这些步骤后,开发者便能在CVT2410实验板上成功运行Linux 2.6.14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