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算法详解:与K-Means的差异与应用
需积分: 50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1.3MB PPT 举报
"这篇PPT主要讲解了EM算法与K-Means算法的区别,并介绍了EM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EM算法与K-Means的区别
K-Means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点硬性地划分到离其最近的簇中心所属的类别中。在K-Means中,簇的中心是预先随机选择的,然后通过不断迭代,调整簇中心和数据点的归属,直到达到某种收敛条件。然而,K-Means假设每个数据点完全属于某一个簇,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过于严格。
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则是一种处理含有隐含变量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它可以进行“软分类”,即数据点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簇,只是属于每个簇的程度不同。在EM算法中,首先对模型参数进行随机初始化,然后通过期望(E)和最大化(M)两个步骤交替进行,逐步优化模型参数,使其最大化数据集的似然概率。
2、问题描述
在EM算法的问题设定中,我们面临一个样本集,该集合是由K个未知的概率分布生成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观测数据估计出这K个分布的参数,使得这K个分布生成样本集的概率最大。这种方法在处理混合模型或存在未观测变量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3、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是一种统计学中的常用方法,用于估计模型参数。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已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找到使数据出现概率最大的模型参数。在EM算法中,极大似然估计被用来更新模型参数,即寻找使得样本数据产生概率最大的参数值。
4、EM算法框架
EM算法包括两个主要阶段:期望(E)阶段和最大化(M)阶段。在E阶段,计算每个数据点来自于各个分布的期望概率(后验概率)。在M阶段,根据这些期望概率来更新模型参数,以最大化数据的似然性。这两个步骤反复迭代,直到模型参数的改变达到预定的收敛标准。
5、举例与应用
EM算法广泛应用于混合高斯模型(GMM)的参数估计,语音识别,图像分析等领域。例如,在GMM中,每个观测数据点可以看作是多个高斯分布的混合,EM算法能够有效地找出这些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方差。
6、实验
EM算法的实验通常包括对数据集的预处理,模型参数的初始化,执行EM算法的迭代过程,以及评估结果。通过比较不同迭代次数下的模型性能,可以确定最佳的模型参数。
总结,EM算法相比于K-Means,其优势在于能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结构的数据,特别是在数据点可能来自多个分布的情况。通过迭代优化,EM算法能够提供对隐藏变量和模型参数更精细的估计,从而在多种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能力。
2009-12-21 上传
2021-10-07 上传
2021-10-05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19-03-01 上传
2021-10-11 上传
2010-06-28 上传
2021-12-05 上传
简单的暄
- 粉丝: 23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StarModAPI: StarMade 模组开发的Java API工具包
- PHP疫情上报管理系统开发与数据库实现详解
- 中秋节特献:明月祝福Flash动画素材
- Java GUI界面RPi-kee_Pilot:RPi-kee专用控制工具
- 电脑端APK信息提取工具APK Messenger功能介绍
- 探索矩阵连乘算法在C++中的应用
- Airflow教程:入门到工作流程创建
- MIP在Matlab中实现黑白图像处理的开源解决方案
- 图像切割感知分组框架:Matlab中的PG-framework实现
- 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算法与应用场景解析
- MiniZinc 编译器:高效解决离散优化问题
- MATLAB工具用于测量静态接触角的开源代码解析
- Python网络服务器项目合作指南
- 使用Matlab实现基础水族馆鱼类跟踪的代码解析
- vagga:基于Rust的用户空间容器化开发工具
- PPAP: 多语言支持的PHP邮政地址解析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