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上升趋势与地区差异

1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88KB PDF 举报
"地区工业结构与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异质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地区工业结构与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减少一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最低经济成本,是衡量碳排放权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运用了2003年至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法(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DDF)来计算各地区的工业碳影子价格,并结合面板门限模型(Panel Threshold Model)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碳影子价格在这十年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减排政策的实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逐年增加。此外,各地的工业碳影子价格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影子价格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的差异。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地区工业产权结构和轻重产业结构是造成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异质性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类型的工业结构中,工业资本存量对碳影子价格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门限效应。这意味着当工业资本达到一定水平时,进一步增加资本投入可能会导致碳排放成本的急剧上升,体现了产业结构优化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复杂关系。 实证研究的结论强调,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时必须考虑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性。一方面,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另一方面,逐步构建多层次的碳排放权市场体系,允许市场机制在不同层次间发挥作用,以实现更有效、公平的碳定价。这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碳交易市场存在的“有价无市”问题,提高碳交易价格的代表性和市场流动性,促进全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工业结构对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政策制定者需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异、产业结构和资本配置等因素,以推动更加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同时,通过深化市场改革,完善交易机制,有望提升碳排放权交易的效率,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