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算法实现与逻辑结构详解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80KB PPT 举报
"线性表的讲解" 线性表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n个(n>=0)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构成一个有限序列,其中每个元素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当n=0时,我们称之为空表。这种结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a1, a2, ..., an),其中每个ai代表一个数据元素。 在逻辑结构上,线性表具备以下特点: 1. 数据元素的个数是有限的。 2. 表中数据元素的位置是有序的,通过下标来标识元素的位置,下标通常从1开始。 3.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除了第一个元素,它的前驱是空)和一个直接后继(除了最后一个元素,它的后继是空)。 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ADT)定义了以下基本操作: 1. InitList(&l):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2. DestroyList(&l):销毁线性表L。 3. ClearList(&l):将线性表L置为空表。 4. ListEmpty(L):判断线性表L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5. ListLength(L):返回线性表L中数据元素的个数。 6. GetElem(L, i, &e):获取线性表L中第i个元素的值,并存储在e中(1≤i≤ListLength(L))。 7. LocateElem(L, e, compare()):查找线性表L中第一个与e满足特定比较条件的数据元素,compare()是用于比较的函数。 在存储结构上,线性表可以采用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顺序存储通常使用数组实现,而链式存储则使用链表实现。本问题中提到的算法实现是针对链式存储的线性表,特别是单链表的合并。函数`MergeList_L`的目的是将两个已按值排序的单链表LA和LB合并成一个新的单链表LC,同时保持排序顺序。 具体实现中,首先释放Lb的头结点,然后通过while循环,比较pa和pb指向的元素,将较小的元素插入到新链表LC中,直到其中一个链表遍历完。最后,将未遍历完的链表连接到新链表的末尾。初始化时,pa和pb分别指向LA和LB的下一个元素,Lc和pc指向LA的头结点。 线性表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如在数据库中存储记录,或者在编程语言中处理数组和列表等。理解线性表的概念和操作对于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至关重要,因为许多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都是基于线性表进行扩展和优化的。例如,栈和队列可以看作是线性表的特殊形式,而二分查找、排序算法等也经常涉及到线性表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