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疲劳强度计算:EC11旋转编码器视角

需积分: 33 89 下载量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4.93MB PDF 举报
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是工程力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结构设计和评估中。在实际应用中,构件的疲劳强度往往受到应力集中、尺寸效应和表面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非简单地改变应力的平均值,而是增加了应力幅。持久极限曲线,如图14.15所示,需要考虑这些影响进行修正,例如,将持久极限的纵坐标乘以一个修正系数K,该系数考虑了应力幅的增大。 在传统的持久极限理论中,持久极限曲线通常基于光滑小试样的试验结果,但对实际构件,如EC11旋转编码器等,需要更细致的考虑。根据公式(14.15),持久极限的表达式变为 \( r\sigma = \frac{1}{K}\left(\frac{r_m\sigma}{\sigma_{\text{mean}}}-\psi\right) \),其中 \( r_m \) 是材料的疲劳极限,\( \sigma \) 是应力幅,\( \sigma_{\text{mean}} \) 是平均应力,\( \psi \) 是一个校正系数,反映了应力集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当构件工作时,危险点的应力循环可以通过P点来表示,其应力幅 \( aP \) 和平均应力 \( mO \) 不同。为了确保构件的安全,需计算持久极限 \( r\sigma \),这可以通过延长射线OP与持久极限线EF的交点G来实现,G点的坐标满足 \( rOH + GH = r\sigma \)。工作安全因数的计算则是基于这个持久极限值。 本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工程力学进行了优化和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教学需求。它不仅涵盖了刚体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还深入探讨了应力与强度计算、压杆稳定、动载荷和交变应力等内容。书中强调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以及对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作者团队来自多个高校,他们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了科学严谨的原则,结合了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并针对教学时长和内容可调整性进行了设计。全书内容丰富,配有实例和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工程力学原理。此外,该教材还是湖南省精品课程的一部分,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成果。尽管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整体上,这本书为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提供了实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