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贸易性、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实证分析

0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266KB PDF 举报
“可贸易性、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刘黎伦,徐林清” 这篇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长期存在的经济问题——产能过剩,以及其背后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可贸易性和退出壁垒。作者通过实证分析,试图揭示这两者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 首先,产能过剩是指一个行业或经济体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其生产设施,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如价格下跌、企业亏损和资源浪费。在中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涉及多个行业。 其次,可贸易性是指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自由交易的程度。研究发现,提高产品的可贸易性可以增加市场竞争,推动企业提升效率,但同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因为全球市场扩大可能导致国内产能过度扩张,以满足全球需求,当需求波动时,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退出壁垒则是指企业在面临困难时离开市场的难度。高退出壁垒会阻碍低效率企业的退出,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存在。例如,政策保护、社会责任、员工安置等问题可能构成退出壁垒,使得僵尸企业继续占用资源,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 论文中,作者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3年至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可贸易性确实对产能过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随着可贸易性的增强,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相反,退出壁垒对产能过剩有负向影响,降低退出壁垒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过剩问题。 论文最后提出了针对可贸易性和退出壁垒的政策建议,可能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制度成本,以及建立更为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关键词:产能过剩,可贸易性,退出壁垒 这篇论文对中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提醒我们,改善市场环境,降低退出壁垒,以及合理引导产业的可贸易性,是解决这一长期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