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坡地降雨入渗特征模拟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17KB PDF 举报
"中小雨强下谷子坡地的降雨入渗特征模拟 (2015年)" 这篇2015年的自然科学论文主要探讨了在黄土高原地区,中小雨强条件下谷子坡地的降雨入渗特性。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对比了裸露坡地,对3°、5°、10°、15°不同坡度的谷子坡地在谷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抽穗初期和灌浆初期)的降雨入渗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研究发现谷子坡地在降雨初期的入渗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入渗率逐渐降低,约在降雨50分钟后趋于稳定。这种现象表明降雨初期土壤表面的渗透能力较强,但随着水分的吸收,土壤的饱和度增加,导致入渗速率下降。入渗率与入渗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来描述,这在水文学和土壤科学中是常见的模型。 其次,论文指出,入渗总量与坡度和谷子生长周期有关。随着坡度的增加,入渗总量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坡度较大时,雨水更容易沿斜面流动,减少了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相反,随着谷物生长周期的延长,入渗总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作物根系的发展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其持水能力。 对比裸露坡地,种植谷子的坡地表现出更高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分别提高了10.4%、28.17%、16.46%和20.47%。这表明谷子的存在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水分管理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论文还提到了Kostikov模型在模拟谷子坡地入渗特征上的应用。尽管该模型能够大致模拟实际的入渗过程,但估计的平均入渗率(0.420mm/min)比实际测量值(0.474mm/min)低了11.39%,说明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这项研究为谷子坡地的水分管理和水土保持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优化灌溉策略和植被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水土流失,这对黄土高原这类易受侵蚀的地区尤为重要。然而,模型的精确性仍有待改进,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