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龙头企业合作意向的实证分析:基于TPB理论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454KB PDF 举报
"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经济组织行为意向的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背景下,龙头企业参与并引领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意向,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影响这一行为的各种因素。作者陈楠和郝庆升运用了TPB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作为分析框架,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型,用于预测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意向,主要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核心变量。 基于TPB理论,研究者对吉林省101家龙头企业进行了微观调查,收集了详实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建模,他们发现: 1. 行为态度:企业对于牵头合作经济组织的态度对其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如果企业认为参与合作能带来益处,如提升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它们更可能采取行动。 2. 主观规范:企业的行为也受到其认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如股东、员工、政府等)的期望和压力影响。当这些群体鼓励或支持企业参与合作时,企业会有更强的行为意向。 3. 感知行为控制:企业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某一行为的控制感也会影响行为意向。研究显示,由于资源禀赋不足,部分龙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感到困难,导致行为控制认知较弱,进而影响行为意向。 4. 政府行为:政府政策和行为在龙头企业的经济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合作意愿,而缺乏直接的动力则可能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 关键词涵盖了农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为意向,表明文章的重点在于理解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合作行为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对于理解农业产业的组织形式、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政府如何制定有效政策以促进企业合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图分类号F325.215则将本文归类于农业经济管理领域。 这篇论文通过实证方法深入剖析了影响龙头企业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键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