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技术基础:地址解析与无类别域间路由

需积分: 9 5 下载量 1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13MB PPT 举报
"这份资料详细介绍了IPv6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址解析示例、IPv6的特点、学习目标、课程内容以及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通过此资源,你可以深入了解IPv6的地址分类、报文结构、路由协议和过渡技术。" 在IPv6技术基础讲座中,我们首先了解到IPv4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其地址资源的枯竭限制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展。为了应对这一问题,IPv6被设计出来,它带来了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128位地址,相较于IPv4的32位),简化了报文头部,内置了安全性,支持更好的服务质量(QoS)和移动性。 IPv6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地址分类和配置,了解报文结构,掌握路由协议配置,以及学习过渡技术,如隧道技术和协议转换技术。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IPv6基础知识、邻居发现(ND)机制、IPv6路由协议和IPv6的主要过渡技术。 在IPv6地址表示方面,地址通常以16进制表示,每4位一组,用":"分隔。全零的组可以用"::"代替,地址前缀长度用"/xx"表示。例如,"1::1/64"表示一个前缀长度为64的IPv6地址。此外,地址的不同表示形式可以通过零压缩和冒号分隔进行简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只能用于一次零压缩。 在地址解析示例中,我们看到两个IPv6地址"1::1/64"和"1::2/64"分别对应MAC_A和MAC_B。这两个地址可能分别属于PC1和PC2。"NS"(邻居请求)报文用于查询IPv6地址对应的链路层地址,源地址是"1::1",链路层地址是MAC_A,目标地址是多播地址"FF02::1:FF00:2"。而"NA"(邻居通告)报文则是回复NS报文,源地址是"1::2",链路层地址是MAC_B,目标地址是"1::1",这表明地址解析过程已经完成,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建立连接。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概念,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IPv6技术,适应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