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知器算法的莺尾花分类研究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17 收藏 3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 "NNTest1_神经网络_莺尾花_" ### 标题解析 标题“NNTest1_神经网络_莺尾花”指出了文档的主题是关于使用神经网络技术对莺尾花进行分类的一个实验项目。这里的“NNTest1”可能表示这是系列测试中的第一次,或者是一个特定的测试案例编号。"神经网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而“莺尾花”是被分类的对象,即著名的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这是一个常用的入门级数据集,常用于机器学习和统计分类。 ### 描述解析 描述“人工神经网络实验,采用感知器算法实现莺尾花分类”提供了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一系列算法的总称,它们受到人类大脑神经元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启发。感知器算法是这些算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可以被看作是单层神经网络的一种实现。它通过学习输入数据的线性组合来对数据进行分类。 ### 标签解析 标签“神经网络 莺尾花”强调了文档内容涉及的两个主要概念。标签中提及的“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而“莺尾花”则指向了实验中具体的应用对象,即使用神经网络技术处理鸢尾花数据集。 ### 文件名列表解析 文件名列表中包含了两个文件:“iris.csv”和“test1.py”。 - **iris.csv**:这个文件很可能是鸢尾花数据集的CSV版本,CSV(Comma-Separated Values,逗号分隔值)是一种常用的文本格式,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表格。鸢尾花数据集通常包含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以及一个目标分类标签,即三个不同种类的鸢尾花之一。 - **test1.py**:这个文件名暗示它是一个Python语言编写的脚本文件。根据描述,这个脚本很可能是执行感知器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的实验代码。Python是一种广泛用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编程语言,它的简单性和强大的库支持使得它在数据科学领域非常受欢迎。 ### 知识点扩展 #### 神经网络基础 神经网络是受生物学中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算法,它可以学习数据的复杂模式和关系。神经网络由许多相互连接的节点(或称神经元)组成,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权值(weight),这些权值在训练过程中被调整,以使网络的输出与实际数据相符。 #### 感知器算法 感知器算法是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之一,最初由Frank Rosenblatt于1957年提出。它包含一个输入层、一个输出层和无中间层(或隐藏层)。感知器的核心是权重向量和偏置项,它们被用来对输入特征进行加权求和,并通过一个激活函数(如阶跃函数)产生输出。如果输出与目标不符,算法会调整权重和偏置项以期望在未来能正确预测。 #### 鸢尾花数据集 鸢尾花数据集由Edgar Anderson收集,最早被Ronald Fisher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后来被广泛用于测试机器学习算法。它包含了150个样本,分布在三个类别中:Iris setosa(山鸢尾)、Iris virginica(维吉尼亚鸢尾)和Iris versicolor(杂色鸢尾),每个类别有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四个特征,分别是花萼的长度和宽度以及花瓣的长度和宽度。 #### Python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Python作为机器学习的流行工具,拥有丰富的数据科学库和框架。例如,NumPy用于数值计算,Pandas用于数据处理,Matplotlib用于绘图,以及Scikit-learn用于机器学习算法。在本实验中,Python脚本可能使用了Scikit-learn库中的感知器模型来完成鸢尾花分类任务。 #### 实验过程概述 在本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以下步骤: 1. 数据准备:加载iris.csv文件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分割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2. 模型构建:使用Python编写感知器算法的实现,或者利用现成的库函数构建感知器模型。 3. 训练模型:使用训练集数据训练感知器模型,调整模型参数,直到模型达到一定的分类准确度。 4. 测试模型:使用测试集数据验证感知器模型的性能,评估其分类准确性。 5. 结果分析:分析模型的分类结果,根据需要调整模型参数或特征选择,以提高模型性能。 通过上述步骤,实验旨在展示感知器算法在处理特定数据集时的能力,并可能对比其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差异。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D:\daima\KalmanNet_TSP-main\main_lor_DT.py", line 204, in <module> [MSE_test_linear_arr, MSE_test_linear_avg, MSE_test_dB_avg,Knet_out,RunTime] = KNet_Pipeline.NNTest(sys_model_partial, test_input, test_target, path_results) File "D:\daima\KalmanNet_TSP-main\Pipelines\Pipeline_EKF.py", line 303, in NNTest x_out_test[:,:, t] = torch.squeeze(self.model(torch.unsqueeze(test_input[:,:, t],2))) File "C:\Users\adminstor\anaconda3\envs\python39\lib\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module.py", line 1102, in _call_impl return forward_call(*input, **kwargs) File "D:\daima\KalmanNet_TSP-main\KNet\KalmanNet_nn.py", line 322, in forward return self.KNet_step(y) File "D:\daima\KalmanNet_TSP-main\KNet\KalmanNet_nn.py", line 229, in KNet_step self.step_KGain_est(y) File "D:\daima\KalmanNet_TSP-main\KNet\KalmanNet_nn.py", line 215, in step_KGain_est KG = self.KGain_step(obs_diff, obs_innov_diff, fw_evol_diff, fw_update_diff) File "D:\daima\KalmanNet_TSP-main\KNet\KalmanNet_nn.py", line 289, in KGain_step out_FC7 = self.FC7(in_FC7) File "C:\Users\adminstor\anaconda3\envs\python39\lib\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module.py", line 1102, in _call_impl return forward_call(*input, **kwargs) File "C:\Users\adminstor\anaconda3\envs\python39\lib\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container.py", line 141, in forward input = module(input) File "C:\Users\adminstor\anaconda3\envs\python39\lib\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module.py", line 1102, in _call_impl return forward_call(*input, **kwargs) File "C:\Users\adminstor\anaconda3\envs\python39\lib\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linear.py", line 103, in forward return F.linear(input, self.weight, self.bias) File "C:\Users\adminstor\anaconda3\envs\python39\lib\site-packages\torch\nn\functional.py", line 1848, in linear return torch._C._nn.linear(input, weight, bias) RuntimeError: mat1 and mat2 shapes cannot be multiplied (200x6 and 2x10)

2023-07-2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