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详解:层次聚类的利与弊

需积分: 49 0 下载量 1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06MB PPT 举报
"层次聚类是一种数据挖掘中的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发现数据中的自然群体结构,即聚类。这种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并在多种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大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 层次聚类是聚类分析中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构建一个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是树形的,被称为 dendrogram。在这个结构中,数据对象最初各自为一类,随后逐步合并成更大的簇,直到所有对象都归入一个簇或者达到某种预设的终止条件。然而,层次聚类的一个显著缺点是它的不可逆性:一旦两个簇被合并,就无法轻易地拆分,这限制了对结果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确定何时停止聚类过程以得到期望的簇数也是一项挑战,通常需要人为判断或采用特定的聚类停止准则。 层次聚类分为凝聚式(agglomerative)和分裂式(divisive)两种。凝聚式从单个对象开始,逐渐合并成簇;而分裂式则从所有对象构成的大簇开始,逐步分裂成小簇。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数据的特性以及分析目标。 除了层次聚类,还有其他类型的聚类算法,例如基于分割的聚类,它通过分割数据空间来形成簇;基于密度的聚类,如DBSCAN,关注数据点的邻域密度来识别簇。这些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分布和应用场景。 聚类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使得同一簇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不同簇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可以用于理解数据,例如找出相似的文档组、基因或蛋白质家族,甚至市场细分。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数据预处理步骤,帮助后续的分析任务,如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分类和关联分析。聚类也能用于数据压缩,减少数据规模,以及在K-最近邻算法中寻找局部搜索的区域。 评估聚类质量通常涉及衡量簇内相似性和簇间差异。理想情况下,簇内对象应高度相似,而不同簇之间的对象应尽量不同。然而,聚类质量的评价并非完全客观,用户的主观满意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相似性度量的选择依赖于数据类型和应用需求,可能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不同变量可能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 层次聚类作为聚类分析的一种,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其能揭示数据的层级关系,依然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和应用聚类算法,对于有效地探索和理解大数据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