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算法与自适应性

需积分: 13 2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2.82M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大纲,特别关注了路由算法的自适应性,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对比。同时,大纲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从概述到各个层次的详细讲解,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等,并涉及因特网的组成、工作模式和交换技术,以及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分类。"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算法是网络层的关键部分,负责决定数据包如何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是两种主要的路由策略。 1. 静态路由:这是一种非自适应的路由选择方式。管理员预先设定固定的路径,数据包将沿着这些预设路径传输。静态路由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开销小,但缺点在于它无法自动适应网络状况的变化,如链路故障或带宽变化,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效率低下或丢失。 2.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算法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路由,以响应网络状态的实时变化。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如RIP, BGP)和链路状态路由(如OSPF, IS-IS)。这些算法通过不断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从而提供更好的网络适应性,尽管这会增加计算和通信开销。 大纲中还提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例如: - 计算机网络定义:一组互相连接的自治计算机,用于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 因特网发展与组成:由核心部分(路由器网络)和边缘部分(主机)构成,工作模式包括客户端/服务器(C/S)和对等网络(P2P),而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 中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包括多个国家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CHINANET、CERNET、CSTNET等。 此外,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例如: - 覆盖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 - 拓扑结构:星型、环形、总线型、网状等。 - 数据传输方式:串行和并行传输。 - 通信介质:有线(如双绞线、光纤)和无线(如无线电、红外)。 - 使用者:公共网络、专用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带宽、延迟、吞吐量、丢包率等,而OSI和TCP/IP参考模型则提供了描述网络通信过程的理论框架,帮助理解不同层次的功能和责任。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操作复杂的网络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