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在煤矿开采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2.61MB PDF 举报
"灰色系统理论在煤矿开采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2009年)"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来预测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旨在为煤矿的复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处理不完全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它在数据较少且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能构建有效的预测模型。在这个特定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罗文柯、施式亮、李东明和周赞祥为主要作者,他们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建模、关联度分析和残差辨识技术,建立了一个灰色理论预测模型——GM(1,1)模型。 GM(1,1)模型是一种经典的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研究团队将其应用于金竹山矿业公司的土珠煤矿,对2007年1月至10月的地表高程损失进行了预测。通过灰色生成过程,他们建立了一个灰色预测系统,能够反映地表沉降的动态变化。通过对模型残差的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的地表沉降量与实际测量值高度吻合,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地表沉降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环境地质问题,可能导致地面建筑物损坏、水体流失,甚至影响农田生产力。研究表明,全球许多煤炭产区都面临着因开采沉陷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例如,我国的“三下”(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压煤问题尤为突出,某些新投产的矿井压煤比例高达40%-60%。开采沉陷不仅导致巨额的赔偿费用,还严重破坏了耕地,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金竹山矿业公司的土珠煤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08年3月,研究人员实地考察时发现地表塌陷现象,这进一步证实了开采沉陷问题的严重性。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分析,可以提前评估和控制沉陷风险,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煤矿开采规划,减少对地面建筑物和环境的危害,提高煤矿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灰色系统理论在煤矿开采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处理复杂地质问题上的潜力,对于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类似矿山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也为未来类似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