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对比分析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302KB PDF 举报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分析 (2001年) - 张莉、裘国永 -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在软件工程领域,两种主要的开发方法分别是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这篇文章由张莉和裘国永撰写,旨在深入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并探讨它们在不同软件开发场景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结构化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以来,已成为最成熟且广泛使用的开发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分解,通过将复杂问题逐步拆分为更小的部分,使设计过程更为简单。结构化分析阶段,主要依赖数据流图(DFD)来描述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数据流图由数据流、加工、存储和源/汇组成,用于描绘系统边界和数据处理过程。接着,结构化设计阶段将数据流图转化为程序结构,通常使用系统结构图来展示模块间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强调功能性的系统,如操作系统或实时处理系统。 然而,结构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对复杂系统中对象和状态的表示能力较弱,对于那些需要处理大量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软件项目,结构化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此外,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维护和扩展结构化代码可能变得困难,因为其模块间的耦合度较高。 相比之下,面向对象方法(OOP)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目前有取代结构化方法的趋势。OOP基于现实世界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交互,强调对象的封装、继承和多态性。在分析阶段,它使用类图和用例图来捕获系统的需求。设计阶段,通过创建类和接口,以及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构建软件的结构。OOP更适应于处理复杂问题,特别是当系统需要灵活的扩展性和复用性时,它的优势更为明显。 尽管面向对象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过度使用面向对象可能导致设计过于复杂,增加了理解和维护的难度。此外,对于某些简单或功能导向的系统,面向对象的开销可能过大,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文章提出,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例如,可以在高层设计中运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来组织系统架构,而在底层实现中采用结构化的细节处理。这种混合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效率,有助于解决单一方法可能带来的问题。 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项目的特定需求。理解这两种方法的本质差异,以及如何根据项目特点进行选择,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