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势能场的LabVIEW Webservice与网络功能在视觉伺服控制中的应用

需积分: 2 37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4.93MB PDF 举报
人工势能场法是一种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常用的避障策略,特别是在LabVIEW中结合Web服务和网络功能的应用中。经典的人工势能场理论认为,机器人轨迹是在吸引势能场(推动机器人向目标位置)和排斥势能场(阻止机器人靠近障碍物)的合力作用下运动。势能场由梯度向量决定,机器人应沿着势能场的负梯度方向迭代移动以找到最优避障路径。 在经典方法中,机器人在每个伺服控制周期内,根据当前位置的人工势能梯度调整运动,直至达到最小势能点。然而,这种方法假设了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各点的势能是恒定的。为了提高精度,改进的人工势能场法考虑了势能随位置变化的情况,将避障问题转化为寻找势能函数极小值的问题,即在满足机器人沿势能梯度运动迭代的条件下,最小化势能函数。 研究者王宏杰,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专注于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国家863计划项目为背景,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快速理解和利用视觉信息的系统,实现视觉反馈控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使机器人能够自主、闭环地执行复杂任务。他的研究工作包括: 1. 实验平台构建:王宏杰开发了一套基于商用ABB工业机器人的工业级视觉伺服控制系统,采用TCP/IP网络通信机制,解决了传统机器人视觉系统存在的稳定性问题和实用性不足。他深入研究了机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以及实时编程与图像采集卡的接口。 2. 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控制算法:他提出了针对机器人视觉系统的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基于位置的伺服控制算法,通过三维模型的视觉伺服跟踪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个算法不仅关注物体的位置跟踪,还实现了姿态跟踪,提高了在结构环境中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控制。 通过这些研究,王宏杰的工作不仅提升了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的性能,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操作能力。在未来,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人工势能场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尤其是在结合网络功能和智能控制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