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聚类与划分聚类方法解析
版权申诉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6
收藏 688KB PDF 举报
"这篇文档详细介绍了层次聚类和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特别是k-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构建聚类树的算法,它根据样本间的距离进行类别的合并,可以分为凝聚的层次聚类(自下而上)和分裂的层次聚类(自上而下)。在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时,常用的方法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和类平均法,其中类平均法因其优势而更受欢迎。此外,文档还提到了一些新的层次聚类算法,如BIRCH、ROCK和Chameleon,分别针对大数据量的数值型数据和类别型数据。"
在聚类分析中,层次聚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基于样本间距离的计算来构建一个层次结构,即聚类树(Dendrogram)。层次聚类有两种基本类型:凝聚型(Agglomerative)和分裂型(Divisive)。凝聚型层次聚类从单个样本开始,逐步合并相似的样本或类,直至所有样本归为一个大类,这通常称为自下而上的方法。相反,分裂型层次聚类从所有样本组成的大类开始,不断拆分类,直到每个样本独立成一类,这是自上而下的方法。
在选择合并策略时,层次聚类使用不同的Linkage方法,包括最短距离法(Single Linkage)、最长距离法(Complete Linkage)、中间距离法(Average Linkage)和类平均法(Ward's Method)。最短距离法将两个类的距离定义为它们之间样本的最小距离,而最长距离法则取最大距离。中间距离法是所有样本对间距离的平均值,类平均法则考虑了所有样本对的加权平均距离,通常被认为更为稳定且效果较好。
层次聚类的一个挑战是处理大数据集,BIRCH算法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它利用树状结构预先对数据进行划分,随后结合其他聚类算法优化结果,适用于数值型数据。ROCK算法则专注于类别型属性数据的层次聚类。Chameleon算法引入动态建模,适应不同数据特性,其使用的Linkage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数据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和Linkage策略取决于数据的特性和分析目标。例如,如果需要发现紧密的子群,可能更适合使用最短距离法;而如果希望避免噪声和异常值的影响,类平均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同时,对于大规模数据集,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可能需要采用如BIRCH这样的算法来优化计算过程。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3-03-11 上传
2023-03-11 上传
2023-03-28 上传
若♡
- 粉丝: 6449
- 资源: 1万+
最新资源
- chatterbox-client
- AlarmClock:使用wifi同步时间的闹钟
- Gaim OSD Plugin-开源
- GeoProxy-crx插件
- SAD
- PI_SNR.zip_matlab例程_Visual_C++_
- torch_scatter-2.0.7-cp37-cp37m-linux_x86_64whl.zip
- NanoSQUID-数据分析软件
- media-queries-and-responsive-design
- Cold BBS-开源
- tmgl.zip_Java编程_Java_
- scale-practice
- rpc:测试rpc服务
- 我的elasticsearch:我学习elasticsearch
- Free Fraud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crx插件
- torch_sparse-0.6.12-cp37-cp37m-macosx_10_14_x86_64whl.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