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性物品的最优拍卖机制:理论与实例分析

需积分: 6 0 下载量 1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93KB PDF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互补性物品的最优拍卖机制"这一主题,发表于2006年9月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9期,文章编号为100026788(2006)0920060206。作者殷红和王先甲分别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和武汉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他们基于Myerson提出的单物品拍卖设计思想,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互补性商品的拍卖机制设计模型。 在文中,作者首先回顾并扩展了Myerson的理论框架,强调了在处理互补性商品时如何确保机制的公平性和效率。互补性商品是指当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也倾向于增加的物品,如汽车和汽油。他们研究了在两种互补性商品的拍卖场景下,如何设计出能使卖方收益最大、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拍卖机制。 通过数学建模和求解,作者找到了在这种特定情况下最优的拍卖策略。接着,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值例子来展示了这种机制在实际拍卖过程中的应用,让读者能够直观理解这种机制如何在现实中运作。 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对这一最优拍卖机制与其他常见拍卖机制(如密封递价拍卖、第一价格拍卖、第二价格拍卖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互补性物品的拍卖,使用这种最优机制能显著提高卖方的期望收益,并且能更有效地分配商品,确保卖方有动力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或更好的商品组合。 关键词"拍卖机制"、"互补性"、"激励相容"和"配置有效"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关注点,即在设计拍卖规则时,如何考虑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来最大化参与者的利益,同时保持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篇论文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互补性物品拍卖的理解,也为拍卖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对于经济学家、拍卖理论家以及实际市场运营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